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各学科修订情况
语 文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运用”和“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用”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2.调整“试卷结构”中“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试卷结构
对“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等”的分值进行了适当调整,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保证试卷的区分效果。
3.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丰富样题类型
依据修订指导思想,“参考样题”中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样题,并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思想和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有样题进行替换。样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育人立意、能力立意、文化立意。
(1)关注学科育人,注重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古代诗歌考查的样题,体现对古诗文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的考查;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写作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激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关注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修订过程中精选的样题,体现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体现了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能力的综合,突出对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例如,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第3题、第23题、第24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阅读表现,注重语文基础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调整样题过程中,关注学生日常积累和阅读表现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例如,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的第10题和第14题编入2019年的《考试说明》中,前者体现的是对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后者指向的是学生的阅读表现。
4.调整部分“附录”内容,适应新教材变化的需求
兼顾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变化,替换了“附录1现代文文章示例”“附录2文言文阅读篇目”“附录3古诗文背诵篇目”中部分篇目。
数 学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了“考查目标与要求”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通过阐述“试卷的内容、题型及分数分配”体现了2019年中考数学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要求,对“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进行优化,体现出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例如,将“数轴”的A级要求调整到“实数”的A级要求,B级要求调整到“有理数”的B级要求;将“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的A级要求“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调整到“整式”的A级要求等。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数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使“参考样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关注四基要求 体现数学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的体现。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7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关注教学过程 体现数学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完整过程,体现学生日常学习积累的活动经验。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24、2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实践能力 体现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4、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英 语
为更好地贯彻北京市关于招生考试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深化考试改革,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服务并促进英语教学,2019年中考英语笔试《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主要对“参考样题”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立德树人
2019年《考试说明》在修订过程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例如,完形填空一文通过一个找气球的小故事告诉考生一个大道理,即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合作、共享才能实现共赢、和谐。
2.积极为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019年《考试说明》在内容修订过程中强调基础。例如,单项填空考查的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基础语法点;完形填空着眼于实词和高频词考查;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强调基础的试题占了很大比例。
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内容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例如,阅读理解中有课外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绿色家园、自我提升等话题;书面表达包括写电子邮件和投稿两个任务。
2019年《考试说明》的修订同时还注重选择性,以满足考生的不同思维需求,给各层次的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文段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做选做尝试,两道题目话题不同、形式不同,任选一道作答,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3.突出能力考查,注重学以致用
2019年《考试说明》修订仍然注重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综合考查。修订内容注重测试任务的真实性,促进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例如,“文段表达”一题中的两个任务均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
物 理
2019年北京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了“考查内容与要求”以及2019年中考物理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成果。
1.微调“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 优化试卷结构
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在测评学生能力表现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主观性试题更适合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应用能力,更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发挥水平,展现潜能。因此,微调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将“多项选择题”减少4分,分别拆分到“实验解答题”3分和“计算题”1分。这样的调整,也体现了坚持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
2.更新部分“参考样题”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更新后的样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注重联系实际,关注技术发展,体现学科特点
物理学科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在调整样题的过程中,注重体现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8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不仅引导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而且通过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白露”“大雪”和“冬至”四个节气,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再如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4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
(2)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评价学生“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达成,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因此,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3题编入了2019年的《考试说明》中,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
(3)丰富试题素材背景,引导复习备考去模式化
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5题进行了改编,以计算题的形式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力图通过丰富计算题内容背景、形式多样,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 学
2019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其中,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试卷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调整部分参考样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招生录取和考试改革。
1. 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内容结构与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题顺序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是对课程内容标准的精确概括与提炼,“知识与技能”的三个要求层次与课标中“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相一致,在能力要求上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2. 2019年《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与2018年保持稳定。
3. 2019年《考试说明》参考样题进行了部分调整,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注重学科能力及素养。“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进一步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体现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新材料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凸显化学学科价值。例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6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对学生应用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例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此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图的分析,研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作为增氧剂的使用效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关注数据图中反映出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也可以仅关注图中的峰值数据进行解答,试题的呈现形式和考查角度进一步创新。体现答案开放、思维角度多元、思考空间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体现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角度和思维路径的考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3)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关注对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的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9题,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现象与结论的概括关联能力;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的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22题,以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说明论证能力。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中,试题一方面突出基础性,以教材中的原型活动为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学知识、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考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4)《考试说明》中参考样题涉及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物质变化的类型、微观本质、定量分析,利用化学实验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探究实验条件等多个角度,有较高的考试内容覆盖率,也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展示空间。
生 物
2019年北京市中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是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指出了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层次,通过试卷的题型、分数分配等体现2019年中考生物试卷的结构,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体现近几年考试改革对教学改革的助力作用。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针对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生物学科发展方向,为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促进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对“知识内容”体系进行部分调整。例如,将“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要求由Ⅱ级调整为Ⅰ级。
2.微调试卷的内容及分数分配
为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结合各主题所包含概念的内涵及其承载的能力考查要求,对“试卷的内容及分数分配”进行微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知识内容主题1、3、4、5、8)”由“约25分”调整为“约30分”“生命的延续(知识内容主题6)”由“约8分”调整为“约7分”“生物与环境(知识内容主题2、7)”由“约10分”调整为“约6分”。
3.替换部分参考样题
为了更好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质与学科特色,更深入地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灵活地考查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调整部分“参考样题”。
(1)聚焦主干知识,注重实践应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在调整样题的过程中,注重体现生物学科知识主干内容的考查。例如,将2018年中考生物卷第1题、第7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挖掘实验内涵,体现学科本质
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在调整样题的过程中,注重基础实验,注重挖掘实验所承载的学科内涵,考查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水平。例如,将2018年中考生物卷第3题、第19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突出价值导向,促进终身学习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在调整样题的过程中,选择能反映我国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和体现传统文化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试题,在考查学科能力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例如,将2018年中考生物卷第8题、第20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历 史
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了“考查目标与要求”,通过阐述“试卷的内容、题型及分数分配”体现了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参考样题”体现了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
(1)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调整
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发生了变化。2018届学生所用教材编写的依据是2004年版课程标准,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没有编入;2018年《考试说明》参考教材和教学实际,在“考试内容”部分未列入上述内容。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这部分内容已增入,所以增加到2019年《考试说明》“考试内容”中。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增加了“清朝前期的兴盛”“明长城和北京城”;中国近现代史增加主题“29.理论体系建设和新成就”,其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2)优化“考试内容”表述,使文字简洁,指向明确,表述规范,结构合理。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6“宋元时期”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改为“蒙古的崛起”;中国近现代史主题“12.新文化运动”“13.五四运动”合并为主题“1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
“参考样题”体现中考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选用测试卷、2018年中考试题中测试效度好、能体现命题价值取向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在调整样题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内容的教育功能,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10、11、1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在能力要求方面强调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核心是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6、14、22、3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凸显北京特色,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所得
北京市中考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实践应用,在命题中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力度。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33、34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道德与法治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说明》的修订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明确了“考试目标与要求”和“考试内容”。在保持试卷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参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及北京市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内容细目作出适当调整,并通过调整参考样题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命题指导思想。
1.保持结构稳定,更新考试内容
(1)深化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纳入考试范围,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
(2)关注课程要求,体现国家观念。参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及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内容要求,增加了对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我国国家机构”的考查,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构成以及国家权力的运行,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
(3)精简内容细目,注重基础考查。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例如删除“权利与义务”主题中原“财产继承权”等内容,凸显主干,将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
2.调整参考样题,体现学科素养
新增的参考样题来源于2018年北京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及调研测试卷。题目的选择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力求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调整后的样题具有如下特点:
(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如2018年中考第26题,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树立爱国情怀。
(2)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体现学科特色。如2018年中考第21题,以“文化”为话题和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2018年中考第24题,深化宪法教育,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3)关注能力培养,注重学以致用。如2018年中考第15、22题,在生活实践中选取素材,联系现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地 理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指出了具体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通过阐述试卷的题型、分数分配等体现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的结构,调整部分“参考样题”在对2019年复习备考工作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细目的表述和知识层次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要求,对《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细目”和“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进行优化。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及“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课程基本理念。例如,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调整为“运用地球仪及地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将“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调整为“运用资料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将“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用资料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运用资料说出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的层次要求由“识别与描述”调整为“说明与归纳”。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
《考试说明》中“参考样题”体现了试题的命制思想和考查目的。用能突出体现课程改革方向、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且测试效度好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以突出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评价。
(1)凝练试题主题,凸显思想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调整的样题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全球意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凸显学科思想性。例如,选取了2018年中考地理卷聚焦人口观的第9~11题;选取了2018年1月地理调研测试卷第17~19题、2018年中考地理卷突出资源观、人地协调观考查的第41、42题。
(2)以情境导入,坚持素养立意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突出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生活性的特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围绕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方向,逐步形成学科素养。在样题的调整过程中,选取了依托当前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动鲜活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分析解释地理问题、检验地理实践力的试题。例如,选取了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卷第3~5题、第14~16题、第38~40题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体现地理学科实践性特征的试题,第17~19题、第24~25题、第35~36题等突出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试题。
(3)提供选择空间,突出开放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存在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在参考样题的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选取试题的难度结构,照顾学生的层次水平差异,同时结合开放性的试题形式,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例如,选取了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卷第41、42题等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的综合性试题。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114招生网 –北京招生考试信息网,北京高考政策,北京高校推荐,北京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