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4招生网 讯
考生的精神慰藉多样
5月初,河南漯河多所高中由校方负责人带队到许慎文化园集体祭拜“文曲星”,祈愿在今次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无独有偶,时隔半月,四川乐山犍为文庙内,举行了一场名为“圣贤福佑·状元登科”祭孔祈福活动,来自当地的126名高三学生到场,祈祷自己能在高考中登科。
微博网友@我是崔哥认为,中国历来学生考试只跪拜两人:孔子和文曲星君,没必要动辄安上迷信帽子。而大部分的网友更赞同,这类行为不过是求心理安慰。
还有部分考生为求及第,随父母四处求神拜佛。江西南昌一考生曾专程去祠庙拜祭,祈求佛祖保佑自己高考时超常发挥。近年来,考生对高考成功的渴望已非神佛可以满足,“为高考状元立像”、“拜状元照片展板”的新闻并不鲜见,甚至某些潮流明星也“躺枪”。
争住状元房风水屋,饮状元红服口服液,吃及第粥穿状元内裤;考期内只穿耐克鞋,因其商标是“对号”……除了博好彩头,还有诸多避忌需注意:考前不吃挂面,因为“挂”字触霉头;酒店房间尾号最好带7,七上八下;穿鞋也要避讳某些品牌,因为名称谐音或商标寓意不够好……
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能给考生带来安抚力量的不止是佛、神、人,考生精神高度紧绷,任何可取之物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宽慰自己的手段。
求学就业压力的生动诠释
高考将至,学生、家长如临大敌,只要能最大化服务高考,他们可以极尽所能。近日,一则关于“考生吃避孕药延迟例假”的新闻掀起网友共鸣:部分女考生为避免高考期间来月例影响发挥,虽明知伤身仍服用避孕药推迟例假。
忆想2012年高考,“高考吊瓶班”、“赤膊班”也曾成为一时无两的热门话题。湖北孝感某校高三生为备战高考,晚自习时集体打点滴补充氨基酸,意在让考生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广东东莞某班级学生酷热中迎战高考,全体赤膊复习,挥汗如雨……
此外,学生临考,进补成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各尽所能为孩子“补脑”,各种补脑类保健品也因此进入热销阶段。不少药店专门推出药品组合装,摆放在最明显位置的也是各品牌的补脑液、维生素片、提高记忆力等补充营养保健品,此类药品一般价格昂贵。
备考期间,家长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满桌鸡鱼蛋奶,顿顿不离肉;家长甚至不惜耗资在同城异地租赁僻静住宅专供孩子备战;更有家庭要求全体成员在孩子备考期间禁止争吵,小声说话谨慎活动……“从价格高昂的营养品中可以看出爸妈对我寄予厚望,如果考不好就更觉得对不起他们,感觉压力更大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也让考生感觉“鸭梨山大”。
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毛坦厂中学租用70辆大巴车以及来自各地家长自发组织的千辆私家车聚集在此,为万名赴考学生送行、助威。这场“欢送”在此地却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多数家长对给孩子如此大的压力表示不忍,但仍坚持考上“985”、“211”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分析称,在当前就业难的重压下,“金榜题名”不再只是简单的考上大学,而是必须考上“名校”。在“名校”的指挥棒下,才上演这一幕幕看似好笑实则无奈的高考囧事。
当前高考制度的深刻思考
自1952年建立制度以来,高考已在中国走过61载岁月。1966年,高考制度因消极影响被暂时废止10年,但时至今日,恢复高考也已步入第36个年头。“高考季”的舆论喧嚣日久弥高,如今的高考较之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曾有教育部门官员公开表示:“用一张试卷决定命运的选拔方式,其实是对学生的不公平。”选拔性统一考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高考的消极影响也日渐显现:学校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学生负担趋重,资源不均衡等因素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指出,现行高考制度积弊日显,需要进行改革,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考体系。
对高考制度的利弊之辩,似乎贯穿这一制度始终。今天,人们不再纠结于制度的废止,而愿意更多地思考制度的完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提到,“高考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最可行的制度,必须坚持。”
有评论称,尽管“一考定终身”屡遭诟病,但在潜规则防不胜防的环境中,高考仍然保持着相对的单纯与洁净。无论是命题、考试,还是阅卷、评分,抑或是高校录取,所有环节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高考,堪称当前最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之一。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此话出自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之口——高考不再仅是一场为国选才的考试,而成为青年改变命运与出身的几乎全部希望。“考过高富帅”,与其说是对广大高考考生的励志,不如说是普通民众的呐喊,是对公平、公正的呼唤。
“真正的高考改革,不但不会侵占穷人的机会,反而会扩大机会。”教育学者熊丙奇强调。2013年,中国首度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开异地高考大门,将有来自近20个省份的数千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非户籍地应试。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劳凯声认为,“异地高考虽然仅是一小步,但却是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个进步。”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此刻显现出明显的利好征兆
推荐阅读: